可再生能源趋势正在重塑世界未来
可再生能源重塑全球能源格局
随着化石燃料日益枯竭,以及其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,全球众多国家正在加快开发替代能源,尤其是可再生能源。这一能源转型趋势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供需关系。
绘制可再生能源新地图
化石燃料(主要包括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)曾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。借助这些能源,人类生产力实现了飞跃式发展。化石能源取代了此前以木柴、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物质能源,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。
然而,化石能源储量有限,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。此外,化石燃料的开采、加工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,不仅影响当代人,也威胁到后代的生存。因此,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开发替代能源,而可再生能源被视为克服这一局限的最佳解决方案。具体表现如下:
可再生能源年产量持续增长
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,使得转向可再生能源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。
1966年至2022年间,可再生能源产量年增长率虽波动较大,但总体呈上升趋势。1974年,受全球石油危机影响,增长率达9.67%;2008年,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,再次达到10.03%。这场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体系和各国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,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共识。
自2010年以来,全球可再生能源进入高速且稳定增长阶段,年均增长率超过4%。国际能源署(IEA)预计,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突破440吉瓦,较2022年增长107吉瓦。
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
凭借几乎无限的开发潜力和持续的能源输出,太阳能和风能正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。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,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能源消费模式,纷纷启动太阳能和风能研发计划,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技术进步,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越来越具有竞争力。
尽管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在成本和发电能力上存在差异,但它们的发展趋势相似:平均安装成本和平准化发电成本不断下降,而设备利用率(容量系数)逐年提升。技术革新推动太阳能和风能成本持续降低,带来长期经济效益,推动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,从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能源安全、经济可持续发展、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。IEA研究指出,到2025年,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主要电力来源,占全球电力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电气化趋势加速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各类电气化设备和机械被广泛应用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减轻人力负担。而电力,作为这些设备的能源来源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碳中和目标,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从化石燃料向电力供能的转型,包括为设备、建筑及交通领域提供电力。例如,欧盟正计划推动供暖系统电气化,以减少建筑碳排放。
目前,电气设备和输电网络的不断完善,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用户参与,加速各行业的电气化进程,甚至包括交通运输这类传统高耗化石能源行业。电动汽车正日益普及。根据市场分析公司 EV-volumes.com 的数据,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1050万辆增长至2027年的逾3100万辆。按当前发展速度,2035年将有望突破7450万辆。